point家禮對談4

問:家禮何以必須得知呢?

 答:一般來講,如果我們對「家禮」知道的多,了解得清楚,關注的層面也就會廣闊些,由於深切的認知而產生的使命感與責任心,才能激發我們對「家」有更多的「參與」「投入」與「付出」,進而滋生更多的愛心與勇氣。

既身為忠義民族精神道義結社,特別強調義氣安親家門的一份子,我們由近而遠,從己身到國家,我們有「義不容辭」「無可旁貸」的職責與任務。如何使自己與家庭能過得好,家門兄弟事業能夠順利如意,社會更和諧進步,富裕安康,國家與民族更強大更有出路,這些絕不是單靠唱高調、喊口號就行,必須要有崇高的理想、抱負。倘只為了吃喝玩樂,人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?套句先總統的話:「生命的意義,在創造宇宙繼起的生命。生活的目的,在增進全體人類的生活。」就是這個樣子的,我們對「清門」的「時代使命」與「社會價值」有了正確的認知,在貢獻了熱忱,蓄積了實力,表現出國際性社團公益的服務與作為,才能獲得社會的肯定,與群眾的認同也不會盲目的妄自菲薄或狂妄自大了。

「清門」比一般社團更值得稱許的,除了能從事社會服務之外,它還以復興中華文化重振民族精神為己任,與對國族興亡「捨我其誰」「當仁不讓」的犧牲奉獻精神,以及維護往昔光輝燦爛的民族革命史蹟。

向長輩與前人,尤其是向本師「討慈悲」是很重要的,因為這是吸收知識與經驗最便的方式,可在很短的時間,對家理有確切深入完整的認識、這直接面對面社會教育的交流,有如精湛武功高手或佛門灌頂功力的直接輸入,亦如千年奇草異花非凡神力的獲得,故向本師及有道的前人勤討慈悲是自己充實修為不二法門。

時下有些人對家有膚淺的看法,認為拜師孝祖就可以立即獲得庇佑關顧,所有的災難麻煩都可以化解消除,如能遂願當然沒話說,倘若本師力有未逮,則怨嘆不已。正如父母恪盡心力的養育子女,是理所當然,而子女奉侍孝養父母亦是份所應為。師徒既若父子,當有此體認,世間之事皆是互相的、彼此的。故禮敬,奉養本師亦是必須的,因義氣的往來是雙向的而受人點滴湧泉相報,亦是人的本份。

須知社會上有真理與邪惡,光明與黑暗,是非功過對錯不斷博鬥爭執的普遍現象,每個人的挫折與苦難以及失意與掙扎也是難免的,進家只是讓我們藉道交友,因而得到志同道合,共同信守忠義原則的契交知友。在相互協助義氣千秋下渡過難關,克服困難,拓展更美好的明天。要耕耘,要付出,才有收穫,才會得到回饋。

理想中的家門子弟,應該是有智慧、有理想、有衝勁、有勇氣、有擔當、有氣節的人,他們不必自命為君子,但卻擁有墨家「兼愛」俠義的抱負與執著,有著義薄雲天,兩肋插刀,痌瘺在抱,人溺己溺的胸懷與氣度,用一句通俗的話就是:先盡義務,後享權利,也就是犧牲享受,享受犧牲。吾人亦當時時反躬自問,我能為家做過什麼?貢獻了什麼:家必然能為我做些什麼,以及今天我以「進家」為幸為榮,他日家以我為榮為幸。

當然,如果我們不把「家」當作自己的根,自然不會有「獻身」與「投入」的念頭,身為旁觀者,則永遠不可能產生情感,惟有實際的參與及切身的溶入,才不負當時孝祖拜師結緣清門的初衷本願。

實際說來,我個人是深深堅信,興旺家門,「批評不如建議」,「建議不如服務」,我們安親每一個人都該有著絕對的熱忱去服務家門老少與兄弟昆仲,發揚義氣豪爽的義氣精神,各盡所能去幫喪助婚,與拯危解難,表現古道熱腸,非為名利的雪中送炭,有這樣的作為與努力,那我們的家門興旺又怎會沒有希望呢!

在生活上,在家中漸次契合,在事業上社會上更加互助團結,在共同遵守的行為道德規範上,使自己這一生的既充實美滿而又有意義與價值。「進家」才是值得驕傲而又欣慰的事。